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周陽樂 通訊員 李聰玲
“這道題,我上次就寫在黑板這個位置!”“整棟樓就我們班聲音最大!還不安靜下來,我上不了課。”“你們的作業,我批了一晚上!”“耽誤大家兩分鐘,講完這題就下課!”……
這些老師們的“口頭禪”,你聽過幾個?是否已經習以為常?可曾想過,在這些話語背后,是他們一心為你的默默付出,是他們“明知故犯”的職業病。
今天是教師節,讓我們關愛老師,從他們的“口頭禪”開始——愛他(她),就轉發給他(她)這份“職業病防治指南”。
“這道題,我上次就寫在黑板這個位置!”
老師,小心腕管綜合征!
腕管綜合征,俗稱“鼠標手”,是教師群體中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由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壓引起。
主要病因:批改作業、寫板書、使用電腦等重復性手腕動作,導致腕部過度使用。
典型癥狀:手腕前部疼痛和手部麻木無力,尤其拇指、食指和中指區域。嚴重時甚至握不了拳,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
防治策略:
①優化姿勢:使用握感舒適的筆減輕手腕壓力。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鼠標,避免手腕懸空;
②腕部放松:每用腕30分鐘,做 “手腕繞圈” 動作,放松腕部肌肉;
③及早就醫:若癥狀持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整棟樓就我們班聲音最大!還不安靜下來,我上不了課。”
老師,小心慢性咽喉炎!
主要病因:聲帶在長期、高強度的振動下容易充血、水腫。加之粉筆粉塵的刺激及飲水不足,喉部黏膜缺乏潤滑,極易引發慢性炎癥。
典型癥狀:咽喉干燥、灼熱、疼痛、瘙癢、異物感,說話聲音嘶啞,嚴重時可能出現短暫失聲。
防治策略:
①科學用聲:避免大聲喊叫,授課時可使用擴音器,減少聲帶負擔;
②常飲溫水:課間少量多次飲用溫水,日常可用“胖大海加羅漢果”、“陳皮加桔梗”、“菊花加甘草煮水”代茶飲;
③減少刺激:避免食用辛辣、油炸和過高糖分等刺激性食物。
“你們的作業,我批了一晚上!”
老師,小心頸椎病!
教師除了課堂上講課外,課外還要備課、批改作業,長時間伏案低頭工作,姿勢持續固定不變,容易導致頸椎問題。
主要病因:長期伏案備課、批改作業、低頭使用電子設備,使頸椎長時間處于前屈位,導致頸部肌肉勞損、頸椎間盤壓力增大,加速頸椎退行性變化。
典型癥狀:頸部疼痛、僵硬,上肢麻木、無力,嚴重時可能出現頭痛、眩暈感,甚至影響日常活動。
防治策略:
①調整坐姿:調整電腦屏幕高度,使屏幕與眼睛水平或略低于視線,避免癱坐;
②定時放松:每伏案工作1小時,起身活動 5-10 分鐘,做 “頸椎米字操”—— 頭部緩慢向上下左右及斜方移動,每個方向停留 3 秒,放松頸椎周圍肌肉;
③加強鍛煉:適當進行游泳、羽毛球等有益頸椎健康的體育運動。
“耽誤大家兩分鐘,講完這題就下課!”
老師,小心下肢靜脈曲張!
下肢靜脈曲張在教師中特別常見,這是一種持久站立、體力活動強度大引起的疾病。
主要病因:教師講課時久站,下肢靜脈中的血液長時間不能向心臟回流,導致靜脈擴張。
典型癥狀:腿腳腫脹,腿上出現像蚯蚓一樣的青筋,嚴重的腿部還會變黑,出現濕疹、潰瘍,甚至站立困難。
防治策略:
①避免久站:如站立時間過長,可嘗試將身體重心交替由一只腳移到另一只腳上,交替休息;
②促進回流:站立時,兩腳輪流提起腳后跟或輪流屈伸雙腿;睡前或休息時,將雙腿抬高略高于心臟的水平,每次15-20分鐘;
③科學支撐:白天站立或活動時可穿戴彈力襪,減輕腿部酸脹和曲張程度;
④及時就醫:癥狀嚴重時及時就醫。
三尺講臺,承載著教書育人的重任;一方教室,回蕩著諄諄教誨的聲音。粉筆染白青絲,責任壓彎脊背。千言萬語匯成一句:祝愿所有老師健康快樂!
科普指導專家: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骨科 楊紅波主任醫師
責編:潘華
一審:潘華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