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高煜棋 通訊員 楊正強 喬木
立秋后,天氣逐漸由濕熱轉向干爽,但暑熱未消,“秋老虎”仍在,晝夜溫差加大,稍不注意就容易罹患呼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等。
秋季如何科學養生?又該注意哪些事項?白露節氣前夕,湖南省胸科醫院綜合門診部主任、主任醫師李升爐,康復門診副主任醫師張志明和營養科營養學博士何水清聯合為大家推出了一份秋季養生指南。
秋季養生,從“食”開始
秋季養生重在養陰防燥,順應自然是養生的根本,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不可失常。
“飲食是養生的基礎,秋季飲食應貫徹‘少辛多酸’的原則,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何水清表示,秋季燥氣正旺,容易損傷肺臟的陰氣和津液,宜收不宜散,在食物上宜多選甘寒滋潤、生津潤肺的食物,如藕、白蘿卜、冬瓜、鴨肉、干貝、黑芝麻、百合、蜂蜜、乳制品以及梨子、檸檬、蘋果、橄欖、葡萄、枇杷、石榴、山楂、甘蔗、梅子等,要盡可能少食蔥、姜、蒜、韭菜及辣椒等辛味食物。
“秋天天氣干燥,充足合理飲水,有利于保護呼吸道黏膜。每天喝7-8杯水,養成定時喝水的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何水清建議,白開水是飲水的最佳選擇,也可考慮淡茶水、檸檬水、薄荷水、梨水等或適當食用百合、銀耳、山藥、甜杏仁、白果、羅漢果、蜂蜜、冰糖等進行養陰潤燥,提高肺臟的抵抗力,盡量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進入秋季后,老年人容易因血枯津燥,出現大便秘結。老年人晨起后不妨食粥以養胃生津,注意少食生冷、黏滑油膩之物,還可采用“朝鹽晚蜜”(白天喝淡鹽水,晚上喝蜂蜜水)的飲食方式(糖尿病人除外),既補充人體水分,還可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湖南人“貼秋膘”時候還沒到
每到秋季,“貼秋膘”是繞不開的話題。隨著秋季天氣漸涼,食欲逐漸好轉,很多人認為,貼秋膘可以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為即將到來的寒冬儲存能量。那么,秋膘到底怎么貼?
“白露養生,重點在‘藏’與‘防’——藏陽氣、防秋燥,此時不宜急于‘貼秋膘’,若一味補充高脂肪食物,會加重脾胃負擔,給身體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何水清提醒,超重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基礎病人群更要謹慎“貼秋膘”。
何水清表示,秋季進補應以“清補”為原則,“貼秋膘”不等于大吃大喝,新型“貼秋膘”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雜糧谷類,建議選擇魚肉、雞蛋、山藥、糯米、芝麻、蓮子、核桃等溫和滋潤的食材,起到清暑熱、養生潤燥的效果。
醫生提醒,依照中醫角度,秋季是通過適度進補來修復、調和人體臟腑功能的理想時段。但目前“秋老虎”在湖南的余溫尚未完全消退,人體胃腸道的消化功能依舊處于相對薄弱的狀態,還不到“貼秋膘”的時候。
補陰養氣,謹防疾病避秋燥
隨著天氣漸漸轉涼,空氣也干燥起來,在秋燥的影響下,人們可能會出現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膚干燥等癥狀。其中,咳嗽尤為突出,它不僅會影響生活質量,還可能在夜間持續,導致無法安心入睡。對于一些體質較弱的人來說,秋咳可能會持續到冬天,甚至轉變為慢性支氣管炎等更嚴重的癥狀。
“秋季氣溫降低,空氣含水較少,皮膚血管收縮,心肺負擔重,干燥、寒冷的空氣容易刺激呼吸道,心臟病、哮喘病逐漸找上門來,因此,身體免疫力低的人,例如久病臥床、營養攝入不足的人、兒童、老年人要尤為注意。”
順時起居,早臥早起收神氣。“秋天天氣轉涼,應當早睡早起,使情志安定平靜,收斂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氣,使肺氣保持清肅,使人體能適應秋氣并達到相互平衡。”張志明表示,秋季養生要依照自然規律進行,人們應做到睡眠充足,早睡早起,敞門開窗,吸納新鮮空氣,使肺氣得以舒展。秋天早晨的空氣中含氧量較高,人們宜早點起床,在清涼的晨風中散步、跑步,這不只是在進行空氣浴,還接受了耐寒訓練,使身體能適應寒冷的刺激,為度過即將到來的寒冬作充分的準備。秋天的夜晚,天氣轉涼,宜早睡養神,有助陰精內蓄,保持人體陰陽調和。
“入睡前忌進食、忌飲茶、忌情緒激動、忌過度娛樂、忌多言談、忌掩面、忌張口、忌吹風、忌貪涼。”張志明說道,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愉悅身心,保持心理健康。另外,衣著應當隨氣候變化添、減,但不宜驟減驟添。
心性平穩,精神安寧保容平。秋主收藏,這個季節,人的情緒要慢慢收斂,保持心情舒暢,凡事不躁進亢奮,也不畏縮郁結。“自古逢秋悲寂寥,及時調節情緒,是順應秋氣、養護人體收斂機能的法則。”張志明提醒,可積極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適當選擇琴棋書畫、養花種草、玩物賞鳥等文化娛樂活動,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多出去走走,從秋風落葉中去發現秋天的美,去體悟秋天自然界的奧妙,享受秋季給我們帶來的涼爽,以適應秋之容平之氣。
秋季養生,郊游登山很合適
秋季晝夜溫差較大,運動能給身體以良性的刺激,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地處于緊張狀態,堅持適宜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養肺氣、提高肺臟器官功能,還有助于提高人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提高身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統和肺部的生理功能,從而更容易適應進入冬季后的氣候變化。
張志明提醒,秋季健身鍛煉應根據個人體質、環境、氣溫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一般來說,舒緩運動重意念輕形體,稍微劇烈的競技運動,重在形體,輕在意念。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游泳等;老年人可散步、慢跑,做健身操,練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此外,可配合“靜功”鍛煉,如松字功、意守功等,靜則養神,以達強健身心之效。
秋季運動還要注意控制活動量。從中醫理論講,秋天是人體精氣處于收斂內養的階段,所以運動量不宜過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過多造成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適時有度地進行,這樣既不會因出汗多而損耗元氣,又可以舒展筋骨提高身體素質。
郊游登山是一項適宜秋季的鍛煉項目,不僅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也使得人的肺活量及心臟的收縮力增大。
責編:潘華
一審:潘華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