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旺
歌曲《喜淚紛飛》于悲壯與豪邁、緬懷與奮進的情感交織中,生動勾勒出抗戰烽火的殘酷與先輩的英勇無畏,將壯闊的歷史鮮活地呈現于聽眾面前,引發強烈共鳴。
詞作家冰潔以簡潔有力的語言,生動勾勒歷史場景,深情贊頌先輩,熱情謳歌美好現實。“難以忘卻,曾山河破碎,硝煙彌漫中,度過烽火年月”,寥寥數語將聽眾帶入戰火歲月,顯戰爭殘酷。“多少前赴后繼的身影,倒下后立起不朽豐碑”,致敬英烈精神。“難以忘卻,曾風雨飄搖,自強不息中,熬過漆黑長夜”,進一步展現了抗戰時期中國人民的堅韌與頑強——在風雨飄搖的歲月里,在黑暗中堅守希望,以寧死不屈、血戰到底的氣概和堅毅書寫了勝利詩篇。
歌詞從歷史過渡到現實,“新天新日月,鮮花列成隊”“昂首已揚眉”“山河多壯美”,勾勒新中國喜悅圖景,抒發民族自豪感。情感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在詞的結構安排上,先以“難以忘卻”憶歷史,再以“新天新日月”繪現實,最后以“圓夢路上”“復興路上”展未來。“山河”“硝煙”“豐碑”等意象,豐富內涵且增強感染力。
曲作者魏瀟逸、王瑞克所譜旋律與情感表達緊密契合。起始部分低沉緩慢,營造出凝重氛圍;隨著歌詞推進,旋律逐漸上揚,節奏加快,至“多少開天辟地的先輩,用無畏換來歲月靜美”處達到小高潮,表達崇敬之情;副歌部分旋律激昂歡快。和聲設計豐富了音樂色彩與氛圍烘托——歷史回顧部分運用厚重和弦增添莊嚴,現實描繪部分使用明亮和弦傳遞喜悅,高潮處和聲力度加強,烘托激昂情緒。鋼琴與弦樂的編配進一步增色:歷史段落中鋼琴節奏緩沉、音符深邃,現實部分則轉為輕快活潑;弦樂以柔美音色傳遞溫情,描繪先輩精神時深沉莊重,展現現實美好時舒展歡快。歌曲采用二段式結構,第一段憶歷史、贊先輩,第二段繪現實、望未來,層次分明,各段內部又通過音調節奏的變化深化內容表達。
歌手魏瀟逸憑借扎實的演唱功底,精準傳遞歌曲情感。演唱歷史回顧部分時,他聲音低沉凝重,充滿對歷史的敬畏與先輩的緬懷;贊頌先輩精神時,聲音堅定有力,傳達出崇高敬意;而在表現現實美好與未來展望時,則轉為歡快明亮。他準確捕捉每一個情感轉折,并通過聲音將之傳遞給聽眾,使人深刻感受歌曲的情感張力。他氣息穩定,長句連貫流暢,高音運用混聲將情緒推向高潮,中低音則以真聲增強質感,咬字清晰更有助于聽眾理解歌詞內涵。演唱與伴奏高度融合,他精準把握節奏與旋律,與鋼琴、弦樂巧妙互動,并依據音樂風格調整唱法與音色,實現人聲與音樂的完美契合。
80多年前先輩所期盼的“歲月靜美”,已成為今日中國的萬家燈火。聆聽新時代的歌聲,我們以此告慰歷史、禮贊當下,更凝聚起繼往開來、勇毅前行的力量。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