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師孟,原名吳初生,1899年生于平江縣龍門鄉高連村。他曾任新四軍第二師軍工部長。抗日戰爭時期,為保證部隊槍支彈藥的供給,他在艱苦條件下領導建立兵工廠,造槍造炮供應前線,最終積勞成疾病故。
1927年,吳師孟參加吳欽民組織的農民自衛隊,同年由吳欽民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平江起義后,吳師孟被編入紅5軍第一縱隊擔任排長。1930年,紅5軍回師湘鄂贛邊區,幫助重建平江革命武裝,編入湘鄂贛獨立師。不久,獨立師改編為紅16軍,吳師孟任紅16軍會計科長,后又被提升為軍經理處處長。
當時,紅16軍攻克江西修水縣城,繳獲了敵人大批軍用物資。經理處的同志想多分一點東西,吳師孟堅決不同意,“勝利品是戰士們用鮮血換來的,戰士們和首長信得過我們,才由我們來統一分配,我們自己怎能多分一點呢?”他做通了經理處同志們的思想工作,把勝利品全部分到了連隊,自己連一件東西也不留。
1933年4月,紅16軍在攻打萬載株木橋時,吳師孟因掩護輜重轉移,不幸負傷被俘。他忍受敵人的嚴刑拷打,后被組織營救出獄,留在鄂贛邊堅持游擊戰斗。1938年1月,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成立,吳師孟擔任該團軍需主任,奉命舉辦了6期軍需訓練班,培養軍需人才。
1939年春,吳師孟任新四軍第一支隊軍需主任。當時新四軍物資、經費異常缺乏,他精打細算,節流開源,保證了部隊物資經費的正常供應。
皖南事變發生后不久,新四軍第二師建立軍工部,吳師孟調任軍工部部長。當年9月,吳師孟率“軍工模范”吳運鐸等到達淮南,在高郵縣金溝區平安鄉(現屬江蘇省金湖縣),白手起家,籌建兵工廠,由吳運鐸任廠長。當時條件極其艱苦,沒有原料,他們就收集木炭、廢銅爛鐵、刮土硝等;沒有廠房,他們就利用老百姓的房子來生產。他們終于建立了一個有150多名工人的兵工廠,制造子彈、手榴彈、迫擊炮彈。
兵工廠日產子彈2500發、手榴彈600枚、迫擊炮彈66發,保證了部隊槍支彈藥的及時補充,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吳師孟和吳運鐸也受到新四軍軍部嘉獎。
由于多年辛勞奔波,積勞成疾,吳師孟得了嚴重的肺病,于1942年8月不幸病逝,終年43歲。
這位從湖南山區走出的農家子弟,用生命詮釋了“鐵肩擔道義、熱血鑄兵魂”的精神。他的故事,永遠鐫刻在人民軍隊的槍膛里,化作刺破黑暗的星火。
(資料來源:紅星云、岳陽市委組織部)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