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斯 喻 霞
一條狹窄的村道,一堵越界的圍墻,兩戶對峙的鄉鄰。
在寧鄉市回龍鋪鎮豐收村二組,這個難解的矛盾糾紛已困擾當地村民多年。今年夏天,一縷“文明新風”拂過,將其悄然化解。
這源于去年9月開始,回龍鋪鎮創新推行的“和美回龍”基層治理新模式。該模式以黨員“三亮三比”行動推進片組鄰“三長制”工作體系為基礎,成立“和美回龍”理事會,創立“和美回龍”公益協會,開展《和美回龍文明公約》紀實工作,三措并舉匯聚共治力量,氣象為之一新,為基層治理的現代化探索了新路徑。
十年糾紛,一朝化解
圍墻之爭,起源于十余年前。
萬輝(化名)經營著一家葡萄園。不少客人駕車游玩時,在組道被圍墻刮擦。這道墻,正是張峰(化名)家所建。
張峰的房子緊鄰組道,建于上世紀90年代,有了圍墻后組道不足3米。當年車少,影響尚未顯現,近年來,家家戶戶有了私家車,圍墻對交通的影響日漸嚴重。
萬輝等村民要求后移圍墻,張峰家人反對。今年年初,雙方矛盾升級,差點大打出手。
事至攸關,不得不解!彼時,回龍鋪鎮選出“和美回龍”理事會成員,調解經驗極為豐富的老黨員萬秀連被推舉為豐收村理事會副理事長。上任后,她下定決心啃下這塊“硬骨頭”。
她先是說服張峰家人,同意將圍墻后移,費用大家一起想辦法。隨后,萬秀連找到受益的8戶鄉鄰,反復上門做工作,分析利弊。
有人勸她:“這事不好搞,你都退休了,何必惹自己身上?”
萬秀連回復:“我工作退休了,黨員身份卻沒有退休。”
憑借著這股韌勁,萬秀連終于說服8戶人家集資6000多元。圍墻后移后,組道從2.9米拓寬到3.5米,雙方矛盾迎刃而解。
回龍鋪鎮實行“和美回龍”理事會制度,成立了矛盾調解、政策宣傳、鄉村建設、移風易俗、愛心服務五個工作小組,集中村(社區)“三長”、退休干部、退職村干部等關鍵力量,集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
“三長制”是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治理網絡,確保了治理范圍的廣覆蓋;而“和美回龍”理事會則是聚焦難點、凸顯專業、深化引領的治理力量,確保了治理效能的深挖掘。
兩者共同構成了回龍鋪鎮“黨建引領、多元協同、層層深入、精準施策”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一年來,豐收村寧韶高速拆遷遺留問題、金玉村征收款分配糾紛、侯旨亭社區山林土地爭議等一大批信訪“老大難”問題陸續解決。今年1-8月全鎮12345熱線工單236件,回訪滿意率99.5%,解決率94.9%,工單數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解決率同比上升3.7%。
小善大愛,潤澤桑梓
8月22日,寧鄉市回龍鋪鎮公益協會以“金榜題名·筑夢未來”為主題,啟幕獎學助學活動。
“曾以為大學是遙不可及的夢,是你們讓我看見了光!”收到勵志獎學金后,廖又名(化名)紅了眼眶。他的母親因腦溢血喪失自理能力,這份助學關懷,恰似一場“及時雨”,為他的求學路掃去陰霾。
去年11月,回龍鋪鎮探索成立了寧鄉市第一個黨委政府引導的公益協會,吸納了300余名本土鄉賢及企業家。
9個多月來,協會收到善款50多萬元。聚焦特殊群體,開展“暖心慰問”行動;深化教育幫扶,推進“樹人行動”;推動科普教育,建設新華育才實驗室;開展“走進大學”研學活動,舉辦“筆潤心田”征文大賽……
協會會員不僅是捐資出力的愛心人士,更是基層治理的“隱形”骨干。他們人熟、地熟、有威望,能第一時間感知群眾需求,憑借社會影響力解決群眾訴求。
另一方面,協會組織的各類慈善活動,讓“助人為樂、守望相助”的傳統美德從口號變為行動,一場場生動的德育課如春風化雨般,為推行移風易俗、共建和美鄉村奠定了堅實基礎。
文明公約,春風化雨
家有良田沃土,欄舍雞鴨成群,生活在農村,吃穿自是不愁。不少村民卻覺得日子并不寬裕:“每到年初,就得先盤點全年人情賬,至少要留足2萬元。”
從紅白喜事、老人壽誕,到三朝周歲、36歲生日、喬遷、升學,宴請名目越來越多。
如何破解人情債?該鎮推出《和美回龍文明公約》,建立移風易俗等十個方面的正負面清單,設立村民文明紀實檔案。
有了“公約”,誰來牽頭推廣?回龍鋪鎮找出了好路徑。劉新武是該鎮離退休總支書記、鎮愛晚老年學校校長,也是金旺村的鄰長。他巧妙地將銀發課堂轉化為培育新風的“主陣地”,讓385名學員成為倡樹新風的“生力軍”:“只要老人的思想轉變過來了,大多數家庭都會尊重長輩的想法。”
“最近我們排練的花鼓小調《十唱和美回龍》,句句是金句。”戲曲班學員周芬(化名)說,學校經常帶著大家去田間地頭唱戲宣傳,廣受鄉鄰好評。
離退休總支的老同志們走村入戶開展宣講74場次,村(社區)積極配合,組長鄰長踴躍參與。
成效看得見摸得著。劉新武以身作則,不辦壽宴,省下8000元捐給貧困學生做學費;老年大學學員潘進才母親去世時,靈堂不設拱門、不放炮、不做預備餐;侯旨亭社區彭清明老人九十大壽不做酒不受情,兒女共聚為父親慶祝……
今年以來,全鎮紅白喜事等酒席減少了近200場,每堂至少能為群眾節省5萬元。其中,沿河村五組、六組、七組已形成紅白喜事不收人情的良好風尚。
回龍鋪鎮根據“文明公約”制定了《和美回龍文明公約正負面清單》,村民遵守和違反清單的情況都如實記入《村居民家庭文明紀實檔案》。
遵守“紅白喜事簡單辦”“熱心奉獻 文明共建”等條款的,納入正面清單并公示表揚,在村組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振興項目等方面優先考慮和支持;有“破壞公共環境”“超標辦宴席”等行為的,列入負面清單并及時勸導糾正。文明紀實檔案在入黨、參選村干部、當兵入伍、“兩代表一委員”政審考察等方面作為重要參考依據。
實踐證明,回龍鋪鎮以黨建為引領,通過“理事會解難題、公益協會聚愛心、文明公約樹新風”的三維路徑,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為新時代鄉村治理提供了務實而有效的“回龍鋪模式”。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