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飛 周玉和 劉武榮
永州市中心城區地處湘南西部,春夏多雨。近年來,受極端天氣頻發及老城區排水設施歷史欠賬影響,部分低洼區域內澇風險加劇。永州市堅持 “人民至上”,系統發力,精準施治,探索出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內澇治理新路。
永州市委、市政府將城市內澇治理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多次深入一線調研督導,要求相關部門標本兼治,提升城市韌性。永州市城市管理局始終踐行“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完善地下“毛細血管”,筑牢城市“里子工程”。在今年發生的9輪強降雨過程中,永州市城管系統共出動450余人次開展排水防澇。部門負責人現場督導,協調解決施工難題,嚴把工程質量。
消除城區內澇水患,離不開精準溯源、靶向施治。永州克服財政壓力,投入專項資金700余萬元,完成中心城區1076公里排水管網普查,全面摸清管網底數;聚焦積水內澇點,采用管道內窺檢測與實地勘察、走訪調研相結合的方式,精準鎖定管網淤堵、破損、錯接等核心問題。花小錢辦大事,實施精準“微手術”。投入4.28萬元新增站前北路管網排水通道,消除路面積水;投入5.32萬元修復廣源服裝城破損管道,解決污水外溢;投入50萬元加固修復塌陷拱涵,徹底排除金輝巷積水隱患。堅持當下改與長久治相結合,投資2.3億元實施冷水灘河西片區雨污分流暨內澇治理工程,新建3條主干排水通道;分別投入300萬元、350萬元,對冶金小區、新建街等歷史易澇點實施專項治理,成功解決“逢雨必澇” 難題。
建設無懼風雨韌性城市,必須強化戰略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
——編制出臺《永州市中心城區城市內澇治理系統化實施方案》《永州市中心城區排水專項規劃(2021-2035年)》,統籌排水設施建設、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等,持續構建 “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并舉、超標應急”的工程體系。近三年,累計爭取國債及中央預算內資金約3.28億元,實施排水項目5個;市財政累計投入約2.5億元,實施內澇治理項目10余個。
——踐行“三分建、七分管”理念,建立常態化管網運維機制。依據管網普查數據,科學制訂清淤計劃,每年安排專項經費約100萬元,搶抓汛前窗口期,系統開展雨水井清掏、管網疏通、設備檢修,確保城市“地下生命線”運行通暢,今年上半年累計清淤疏浚12000余米排水管,清掏雨水井5519個,清出垃圾淤泥2500余噸。
——強化底線思維,修訂完善《中心城區排水防澇應急預案》,建立應急處置工作群、通訊錄、專家庫,健全預警響應聯動機制。加強應急搶險隊伍建設,定期演練,檢修維護移動抽排設備,儲備必要防汛物資,確保極端天氣下響應迅速、處置高效。今年上半年,中心城區開展集中演練1次,34名應急搶險隊員參加,采用人工疏排累計妥善處置40余處道路積水點,安全度過汛期。
永州城市韌性持續提升,群眾更安心。經過近兩年多輪強降雨檢驗,永州中心城區內澇治理成效顯著,12處歷史易澇點得到有效控制,車站新村、清泉路、冶金小區等頻發點位完成治理,金輝巷、站前北路等積水點徹底消除。永州用實踐證明,立足城市實際,強化資金效益,以系統思維推進整體工程,以機制創新保障長效運行,以精準“微整治”聚人氣,可讓城市“無懼風雨”。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