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仲池
一
這是風雨如磐、陰霾滿天的日子。
1938年11月12日上午9時許,蔣介石電令湖南省當局:“長沙如失陷,務將全城焚毀,望事前妥密安排。”11月13日凌晨,警鐘突然響起,地處長沙市中心東南角,作為全城制高點的天心閣突然起火,瞬間四面八方火柱沖天,長沙全城變成火海。大火燃起,市民們以為日軍攻進城來,在慌亂中扶老攜幼、扛箱抬柜,像潮水一樣往外逃。凄厲的哭叫聲、建筑物的爆炸聲交織在一起,長沙城頓時成為一個恐怖的世界。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積極組織參與長沙大火的善后工作。周恩來(時兼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和葉劍英(時任中共長江局軍事部長、八路軍參謀長)在八路軍駐湘通訊處率領工作人員沖出火海,撤往湘潭。當晚,周恩來在湘潭召集緊急會議研究應對策略。
次日凌晨,天剛放亮,周恩來和葉劍英趕赴南岳,就大火善后問題與蔣介石交涉,并明確提出撥款救濟災民,調集民工清理火災現場,安置災民,嚴懲縱火犯三項舉措。11月16日,周恩來、葉劍英、郭沫若趕往長沙,約同陳誠、張治中視察災情,慰問災民,并決定調集三廳人員趕赴長沙救災。第二天,田漢、洪深率三廳130多人抵達長沙,組成“長沙大火善后突擊工作隊”。
遵照周恩來、葉劍英的指示,田漢帶領突擊隊員迅速投入救災工作。經過數十天的艱苦工作,救濟災民、清理街道、恢復市場與交通通信等工作基本完成。這片焦土開始了悲壯而強勁的復蘇。
不到半月的時間,田漢就把湘春園、景星園、百合三個湘戲班的藝人組織了起來。他親自主持,在長沙太平街賈太傅里景星園戲院,成立了三個湘劇抗敵宣傳隊。每隊發給經費六百元和戰地工作證一張,分赴湘東、湘南等地城鎮農村,開展戲曲宣傳活動。
田漢看到演出隊員們夜以繼日四處奔忙,廢寢忘食辛勞工作,又目睹長沙人民在廢墟中重建家園的氣氛逐漸形成,社會秩序也日趨穩定,災民生活開始走向正常,心情十分激動。他在《大火后重返長沙》詩中寫道:
長驅塵霧過湘潭,
鄉國重歸忍細談。
市盡無燈添夜黑,
野燒飛焰破天藍。
銜枚荷重人千百,
整瓦完垣戶二三。
猶有不磨雄杰氣,
再從焦土建湖南。
二
1939年元月,燒枯的樹木重發新枝,土里的小草拱出了地面。雖然天氣依然寒冷,但長沙市民心中已感受到了新年陽光的溫暖。湘劇各隊的演出在湖南各地,尤其在省會長沙凝聚起了巨大的抗戰力量,田漢從總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入手,調整充實隊伍,又重新組建了四個湘劇抗宣隊。這樣先后成立了七個湘劇隊,隊員有500余人。為了提高隊員們的思想、演出水平和組織紀律性,田漢馬不停蹄地又在長沙城北三公祠原公醫院舊址,以軍委會政治部長沙工作隊的名義,辦起了“歌劇演員戰時訓練班”。
訓練班開學后,田漢還特地請徐特立主任到班上講課。徐老當時年過花甲,他身穿粗棉中山服,足履布鞋,精神飽滿,操著濃重的長沙口音給演員們講課,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徐老首先講了抗戰形勢,他說:“現在大敵當前,我們只有萬眾一心,團結抗日,才能救亡圖存,否則就有亡國、做亡國奴的危險……”
4月4日,在中山路銀宮戲院舉行結業儀式,田漢在講話中再一次號召大家要團結一致,努力工作,勤研藝事,把劇場當戰場,把舞臺當炮臺。田漢還親自把畢業證書發到學員手中。畢業證書上的那段話,據說也是按田漢的意思寫的:“湘劇演員XXX(演員姓名)在本班受訓期滿,成績優良,對于抗戰工作亦努力,考核成績及格,相應發給畢業證書執付為憑,在此國家艱危之際,并仰多勵忠節,勤研藝事,務使戲劇藝術成為抗敵宣傳之利器。每一劇人成為堅強英勇之民族戰士,有厚望焉。”
對于湘劇抗敵宣傳隊的排演,田漢非常關心,總是親臨排練現場指導。他曾多次從長沙北門三公祠步行到油榨巷城南戲院親自講戲。對每一場戲,演員一招一式的表演,以及全部唱腔,廣泛聽取演員們的意見,進行修改。這種對藝術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精神,給全體湘劇抗敵宣傳隊員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田漢是熾烈的,也是詩意的,更是堅韌的。他還在為各劇隊制發的舞臺上使用的桌圍、門簾及臺上的橫幅親自題詞,桌圍寫的是:“演員四億人,戰線一萬里,全球作觀眾,看我大史戲”,而左右門簾上寫:“抗戰必勝,建國必成”。臺上寫的橫幅是:“大放光明”。
田漢認為:“在中國,在文盲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動員民眾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戲劇。”“使戲劇藝術對于神圣的民族戰爭盡她偉大的任務。”因此他果斷地提出了“要把戲場當戰場”的號召,要用“話劇作戰”和“歌劇作戰”。這是因為戲場,可以給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思想的火焰。他在《武漢退出后》的歌詞中寫道:
龜山蛇山鼓著眼睛,
江水漢水發出吼聲。
敵人的坦克車,
沖不破和平的陣營;
敵人的飛機大炮,
炸不動我們抗戰到底的決心。
是時候了,是時候了,
大家快為著民族生存,
作出更大的犧牲。
到農村去,
到前線去,
到敵人后方去!
鉗制敵人,
側擊敵人,
擾亂敵人,
讓敵人不得消停,
讓敵人不得安寧,
守不了粵漢,
回不了東京,
在洞庭湖畔,
筑一座倭虜墳;
在東亞大陸,
豎起自由解放的旗旌,
自由解放的旗旌!
在國家民族處在最危險的時刻,每個中國人都面臨做亡國奴的悲慘命運時,這樣的歌必然會成為響雷和閃電。
三
在抗戰的烽火征途,為了豐富抗戰宣傳的內容,田漢號召改舊創新,群策群力推動抗戰宣傳活動蓬勃開展。特別是田漢寫的劇本如《江漢漁歌》《土橋之戰》的演出,受到群眾的歡迎。然而前行的道路并不平坦,不斷遇到各種刁難和打擊。湘劇隊多次遭到國民黨當局的排斥和摧殘,有的被逼解散。湘劇五隊在益陽因演出《土橋之戰》遭到當地軍警查禁,還將隊長王遠華拘留。《江漢漁歌》在衡陽上演時,偽警備司令部的參謀長竟向田漢提出:“你為什么要寫今日民生不易,打魚的也難得有鮮魚吃?”對此,田漢帶領隊員們沉著冷靜面對,斗智斗勇使演出得以堅持下去。
事實上,在省會演出的湘劇隊情況更加復雜嚴峻,他們遭到反動當局的圍剿。省會警察局局長唐孟壑竟將湘劇隊一隊隊員姚定華傳去審訊,問:“田漢要你們干些什么活動?”姚定華理直氣壯地回答:“要我們演抗戰宣傳戲。”接著又問:“田漢對你們還講了什么?”姚回答說:“要我們愛國。”那些審訊的警官啞口無言,只好放了姚定華。幾日之后,警察局又派了一個姓邱的科員來到湘劇一隊說:“不準用抗敵宣傳隊名稱,要改成原來戲班牌名,方能演出。人員異動,要及時報告。”然而這一切始終沒有能動搖田漢親自教育的湘劇隊的抗戰演出信念,一直保留著湘劇抗敵宣傳隊這個如火炬般殷紅而鮮艷的稱號。
后來由于工作需要,田漢要離湘去重慶。正在長沙集中兵訓的幾個湘劇隊的演員得知消息,雖然不忍田漢離去,但還是制服整齊,情緒高昂,打著湘劇抗敵宣傳隊的隊旗,由各隊隊長領隊前往送別。剛進入民眾俱樂部門口,大家就看見田漢在外面向他們揮手。他穿一身深草黃色戎裝,胸間佩有一個小圓形的證章,腳下履著長筒馬靴,顯得十分英武。
大家大喊“田老大!”田漢勉勵大家努力搞好劇隊工作,多演有利于抗戰宣傳的戲劇。他要大家堅信,只要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共同浴血抗戰,一定能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最后勝利一定屬于我們!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