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端通訊員 謝雨芬 李冬星 王含雅
7月29日,韶山毛澤東廣場游人如織。游客在瞻仰毛主席銅像的同時,認真聆聽“鑄牢”宣講員深情講解與毛主席有關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思政課。廣場背后,56棵松柏昂揚挺立,象征著中華民族一家親。
韶山游客換乘中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氛圍濃厚。(通訊員供圖)
“在各級統戰、民族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全省旅游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試點項目已成功落戶韶山市,這是我們正在打造的精品線路,毛澤東廣場是其中一個點。”韶山市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正在推進把毛澤東廣場、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韶山學校思政營地、非遺博覽園、軍博園、韶山學校串點成線,結合“我的韶山行”紅色研學熱潮,營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濃厚氛圍。
今年,湘潭市高質量打造了一批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示范點,由湘潭市委統戰部牽頭,在5個縣(市)區重點打造了“1線路1片區2社區3校”,分別是韶山市旅游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精品線路;湘潭縣烏石峰村-彭德懷紀念館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片區;岳塘區云峰社區、雨湖區洗腳橋社區兩個“紅石榴”社區;韶山學校、湘鄉市東山學校(含東山書院)、湘潭子敬學校三個“鑄牢”示范學校。
云峰社區組織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活動。(通訊員供圖)
在云峰社區,各族群眾相親相愛氛圍格外濃厚。社區黨總支書記畢惠珍介紹,社區以“紅石榴同心驛站”為陣地,結合“紅色物業”“你好鄰居”“三長制”等工作載體,推動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等多方面嵌入。黨員帶頭結對,破解入學、就業等難題80余件;社區學院課程豐富,歡聲笑語不斷;剪“石榴籽”做民族衣等活動,讓文化傳承融入日常。目前,社區正在積極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
韶山學校策劃中華民族大團結小故事系列研學項目,將紅色文化與民族團結深度融合;東山學校開辟毛澤東與東山學校陳列館、劉錦棠與新疆事跡陳列室,選派骨干教師赴吐魯番高昌區支教;洗腳橋社區打造“同心共融·社區一家親”互嵌式工作品牌,按照“1566”思路建設6個互嵌式陣地;烏石峰村片區依托彭德懷紀念館開展紅色教育,舉辦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展,編寫《民族團結一家親》紅色故事……各地因地制宜,創新形式,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有形有感有效。
湘潭市委統戰部全程加強指導協調,分學校、社區、村分別細化量化建設任務清單,指導韶山市制定旅游促三交工作實施方案,突出市、縣(市)區、示范點三級共建,高標準高水平推動建設工作,并擇優推薦爭創一批國、省級示范點,下一步還將組織開展互觀互學互檢活動。
“我們通過有針對性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點建設,打造有影響力的湘潭民族工作品牌,引導各族群眾增強‘五個認同’,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湘潭市委統戰部(市民宗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