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8月19日訊(全媒體記者 匡春林 實習生 黃心怡)19日,全國生態日湖南活動在岳陽市君山區舉行。在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成果發布會上,省生態環境廳介紹了全省生態環境領域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環境質量實現歷史性突破
湖南省連續9年發起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累計完成治理項目超16000個。通過推進移動源污染防治、重點行業“掃街行動”、重點企業“創A創B”,以及實施長江保護修復、洞庭湖總磷攻堅、資江流域銻污染治理、農村環境整治、土壤污染防控等一系列重大治污行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2024年,全省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高達98.6%,持續領跑中部、位居全國前列;PM2.5平均濃度降至36.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8%,重污染天數銳減至16天,較上年減少50天,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9%,優于全國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
生態涵養品質顯著躍升
湖南省持續強化“綠盾”自然保護地監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問題整改完成率達100%。
累計成功創建26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9個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美麗單元建設扎實推進,建成200個省級美麗鄉村,評選出49條省級美麗河湖,其中圭塘河、瀏陽河和東江湖被生態環境部評為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生態環境安全底線更加牢固
湖南省堅持問題導向,狠抓突出環境問題整改與風險防范。歷次中央交辦的312個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已完成整改236個,70個達到序時進度;2024年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交辦的3947件群眾信訪件,辦結率高達99.4%。
持續開展“利劍行動”,強力治理歷史遺留污染問題,花垣縣“錳三角”國省控斷面錳平均濃度較2020年大幅降低80.2%,成效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肯定。
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湖南省縱深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率先全國在鄉鎮(街道)設立生態環境辦公室(生態事務中心),打通了基層生態環保“最后一公里”。
建立健全了資源有償使用、生態補償、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等制度體系,實現省內流域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全覆蓋。
《湖南省秸稈綜合利用若干規定》《湖南省長株潭生態綠心保護條例》《工業廢水高氯酸鹽污染物排放標準》等一批地方性法規標準相繼出臺,生態環境法治體系日臻完善。
責編:洪曉懿
一審:洪曉懿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