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8月17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致遠 通訊員 尹可可)今年三伏天共計30天,自7月20日初伏啟幕,至8月18日末伏收尾,8月19日正式出伏。雖為三伏尾聲,末伏仍攜夏日“余威”,而湖南受復雜氣候因素影響,末伏天氣不僅盡顯時節特性,更呈多變態勢。據中央氣象臺消息,南方大部高溫連連,多地濕熱交蒸。湖南大部將出現35℃至38℃的高溫天氣,同時中東部將迎來大范圍的持續性悶熱天氣,多地熱如“蒸桑拿”。
出伏在即暑未消,湖南高溫“超長待機”
隨著8月19日“出伏”節點的臨近,我國部分地區已開始顯露秋涼跡象,但湖南卻依舊被高溫天氣“牢牢掌控”,開啟了高溫“超長待機”模式。
“太熱了,這幾天白天都呆在酒店只敢晚上出去玩?!?月17日,來長沙旅游的張女士向記者吐槽道,白天出去不是室內就是水上樂園。對于暑期旅游市場,高溫天氣使得戶外旅游景點的游客數量有所減少,不少游客更傾向于選擇室內場館或水上樂園等清涼解暑的游玩場所。
湖南省氣象臺預計,17日受副高控制,湖南以晴熱高溫天氣為主,最高氣溫可達39℃,湘西、湘南多陣性降水;18日至19日南海熱帶低壓北抬,受其外圍云系影響,湘南降水加強,局地大雨,然而短暫的雨水難以有效緩解整體的高溫悶熱態勢。
從氣候規律來看,今年“出伏”時間為8月19日,而處暑節氣在8月23日,“出伏”在處暑之前。農諺有云“出伏處暑前,十天穿布衫”,意味著通常“出伏”在處暑之前時,天氣會較快轉涼。
不過,就目前湖南的天氣形勢而言,這一農諺所預示的氣候特征并未顯現。
湖南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劉劍科分析,這主要是由于湖南受副熱帶高壓的持續影響,副熱帶高壓內部盛行下沉氣流,晴朗少雨,太陽輻射能夠毫無阻礙地到達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氣不斷積聚熱量,如同被蓋上了一個“大蒸籠”,從而導致高溫天氣難以消退。
具體來看:
18日白天至晚上,湘中以南多云轉小到中等陣雨或雷陣雨,其中永州南部、郴州西南部局地大雨,其他地區晴天間多云;南風2~3級,雷雨時陣風7~9級;最高氣溫湘北、湘中大部分地區36~39℃,其他地區32~35℃,最低氣溫23~26℃。
19日白天至晚上,湘南陰天有小到中等陣雨或雷陣雨,其中永州南部、懷化南局地大雨,湘東北晴天間多云,其他地區多云有陣雨或雷陣雨;南風2~3級,雷雨時陣風7~9級;最高氣溫湘北、湘中35~38℃,其他地區31~34℃,最低氣溫23~27℃。
悶熱“桑拿天”如何判定?露水凝結點溫度是關鍵
“這高溫天送快遞太煎熬了,悶熱得喘不上氣?!笨爝f員小謝說。其實,體感是否悶熱,并不僅看氣溫有多高,而是與露水凝結點溫度有關。
露水凝結點溫度指的是大氣中水蒸氣凝結成露珠時的溫度?!按髿獬休d水蒸氣的能力有限,通常溫度越高,能承載的水汽越多?!焙鲜庀笈_首席預報員劉劍科分析,當水汽含量不變,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達到飽和狀態時,剛好能凝結成水珠,此時的溫度就是露水凝結點溫度。劉劍科向記者舉了個例子,就好比夏天從冰箱拿出飲料,瓶壁很快就會“出汗”,這時瓶壁的溫度,就相當于當時空氣的露水凝結點溫度。
記者查詢中央氣象臺數據發現,當前,湖南多地露水凝結點溫度已達24℃以上,部分地區甚至超過26℃。根據氣象學原理,露水凝結點溫度越高,與氣溫越接近,空氣就越潮濕悶熱。當露水凝結點溫度超過24℃時,悶熱感會顯著加??;如果達到28℃及以上,就會體驗到極致的悶熱,若長時間處于這樣的環境中,很容易引發中暑。
劉劍科提醒公眾,需密切關注高溫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盡量避免在10時~14時高溫時段外出活動。若必須外出,務必做好防曬措施,穿戴寬松、透氣、淺色的衣物,同時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防止脫水和中暑。
不止湖南,當前我國南方大部地區都陷入了濕熱交織的“桑拿天”,高溫高濕的天氣讓民眾備受“上蒸下煮”的煎熬。從氣象成因來看,此次南方大范圍“桑拿天”的出現,主要是受副熱帶高壓西伸北抬的影響。副熱帶高壓控制區域內,暖濕氣流不斷輸送,使得空氣濕度大幅增加,同時下沉氣流導致天氣晴朗少雨,太陽輻射強烈,氣溫持續升高,高溫與高濕疊加,便形成了“桑拿天”。
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10天,江南中北部、江淮、江漢東部、黃淮等地多高溫天氣,日最高氣溫一般在35~38℃之間。
眼下雖已進入三伏天的末伏階段,但多地燜蒸模式不下線,湖南等地中暑風險高。劉劍科建議公眾:保持室內涼爽通風,盡量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外出穿輕薄透氣衣物,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如果出現頭暈、乏力、多汗等不適癥狀需及時休息,情況嚴重時應立即就醫。
責編:蘭宇琪
一審:蘭宇琪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