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8月7日訊(全媒體記者 上官智慧 通訊員 田磊)“以前開標要跑斷腿,現在手機一點就能開標,省時又省錢!”8月5日,參與桑植縣Y419線路面大修工程的張家界路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感慨。該項目通過“機器管招投標”系統完成交易,節資率達40%,全程僅用3個多小時就搞定了開評標。
今年3月,針對招投標領域存在的圍標串標、人為干預、效率低下等痛點問題,張家界市強力推進“機器管招投標”改革,實現住建、交通、水利、環保、農業、工業等六大類項目全覆蓋。
改革中,張家界市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雙掛帥”的改革專班;實行“合理低價中標”,同時配套“差額擔保”制度,防止企業惡意低價競爭;開發智能評審系統,實現全流程電子化操作。
“這套系統就像‘電子裁判’,全程網上操作。”張家界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黨組書記、主任王茂蓉介紹,所有參與項目都要經過代理機構、行業部門、多部門聯合“三關審核”。同時,張家界還設定標前設計審查、標中履約擔保管理、標后質量檢查的全程緊盯體系,特別是對降幅10%以上的項目強化銀行保函要求,進一步確保工程質量。張家界還規范所有項目流程一致,讓企業辦事不再“猜謎”。
自推行“機器管招投標”改革5個月以來,張家界已累計完成37個項目,節資超2.4億元,平均節資率超36.6%;招投標開標時間由1小時縮短至20分鐘,評標時間由8至9小時壓縮到3至4小時;開評的工程項目均未出現質量安全問題和爛尾工程。
下階段,張家界市將不斷提升交易平臺信息化水平,讓企業投標更便捷;重點強化降幅超10%項目的全過程監管,確保工程質量;開展企業專項培訓,提升市場主體對新系統的使用能力。
責編:伍鏌
一審:伍鏌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