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9月9日訊(全媒體記者 趙瞳銥 通訊員 李泰羽 任文婷)“AI能造假,但人心底的警惕和信任,造不了假!”近日,桑植縣澧源鎮梅尼廣場上人頭攢動,近300名村民在此觀看了一場專為農村老人定制的反詐情景劇——《電子詐騙局中局》。而這出情景劇的“演員”們,則是來自長沙理工大學法學院實踐團的學生們。
(實踐團演出反詐情景劇。 通訊員供圖)
隨著音樂響起,實踐團成員以貼近生活的表演,生動還原了“AI語音合成”“中獎繳費”等典型電信詐騙案例。劇中,“AI老同學”打著情感牌索要錢財、“假客服”用甜言蜜語誘導轉賬等情節,直觀揭示了詐騙手段的隱蔽性與危害性。“原來AI還能模仿聲音騙錢,以后接到陌生電話可得小心了。”現場不少老人觀看后發出感慨。
為了讓法律知識更接地氣,實踐團避免使用專業術語,而是運用“幫助詐騙分子也是犯罪”等通俗語言,向群眾清晰闡明法律風險。表演間歇,成員們結合《刑法》相關條例開展現場解讀,進一步幫助群眾提升識別詐騙的能力。此外,實踐團還通過開展養老保障政策問卷調查、發放普法傳單等方式,深入了解當地老年人生活狀況,同步推進普法宣傳。
(成員們向群眾發放普法傳單。 通訊員供圖)
“這場情景劇表演,是我們協助桑植縣澧源鎮‘送法下鄉’活動的組成部分之一。”實踐團成員張曉艷介紹,團隊由三名本科生和七名研究生組成,致力于將法學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深度融合,通過創新普法形式打破法律與民眾之間的壁壘。
情景劇受到澧源鎮司法所和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聯合高校力量,能幫助我們探索更多有實效的普法形式,切實增強群眾的法律素養。”澧源鎮司法所所長陳功賢表示。
據悉,這已是長沙理工大學法學院第四年在桑植縣開展普法行動。學院師生持續深入集市村戶,通過組織“送法下鄉”匯報演出、發放普法手冊、排演情景劇等多種形式,助力構建貼近鄉村的普法網絡,讓法治宣傳真正扎根基層。實踐團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立足農村實際需求,讓法治宣傳更接地氣、更有溫度,助力提升群眾的法律獲得感和安全感。”
責編:趙瞳銥
一審:趙瞳銥
二審:印奕帆
三審:石偉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