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9月8日訊(見習記者 彭美涵 全媒體記者 李梓瀟)第四屆湖南非遺展示活動即將啟幕,芷江鴨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才華的店里,一如往常的熱鬧忙碌。上午十點,他拎著剛采買回來的新鮮廣荷與扁豆走進店內——這些是熟客才知曉的隱藏時令風味。到了十二點,小店已座無虛席。
楊才華自幼看著奶奶制作芷江鴨,十八歲時外出學藝,最終仍選擇回到家鄉,一心扎根這道傳統美味。八年時間里,他陸續開出三家侗族風味的芷江鴨飯店,卻始終不忘初心。“食材最關鍵!”他說,“很多人來找我加盟,或者催我去外地開分店,但我堅持不盲目擴張。一旦速度過快、品質跟不上,就失去了根本。”
走進他的廚房,墻上張貼著清晰的菜品驗收對比圖:必須選用120天以上的麻鴨、肥瘦相間的前腿肉……每一個細節,都是他對風味的執著。
他堅持傳統“三炒三燜”工藝,配以芷草與五花肉提香。除了經典做法,他還推出不少創意風味:夏季有限定的鴨汁廣荷,脆爽開胃、多汁下飯;自創的扁豆芷江鴨,燉至軟糯的扁豆吸飽鴨香,入口綿密濃郁。侗族特色田螺雞也是店里的人氣菜品,曾在展會上熱銷。這些“隱藏菜單”,都成了熟客頻頻回頭的理由。
他的芷江鴨不僅吸引本地食客,更走向全球各地。這天早上,他就收到一位長沙劉女士的訂單——她曾在衡陽第三屆湖南非遺博覽會上嘗過他的芷江鴨,自此成為忠實粉絲,不時通過微信訂購。新鮮出鍋的芷江鴨經真空包裝,發往廣州、上海、浙江、昆明……甚至更遠。“最遠寄到過俄羅斯,”楊才華笑著說,“那位客人來店里吃過一次就愛上了,他不會中文,還特意請助理聯系購買。”
作為湖南非遺展示活動的“老熟人”,今年已是楊才華第三次參與。“每次我都會在現場現炒芷江鴨和田螺雞。”他笑道。有人說,有他在,整個會場就多了真實的煙火氣——而那,或許正是一種非遺技藝最生動的溫度。
責編:李梓瀟
一審:李梓瀟
二審:劉玉鋒
三審:石偉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