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晨光穿透云層,將鎏金般的光輝灑向天安門廣場。作為湖南日報社九三閱兵報道組前方記者,我端著相機站在觀禮區,透過取景框凝視眼前的一切——歷史與現實在這一刻交會,莊嚴與感動如陽光般清晰而耀眼。9月3日,這座鐫刻著民族記憶的廣場,再一次成為世界注視的焦點。
80年過去了,歷史的痕跡并未隨時間湮沒。作為一名攝影記者,我時常在檔案中與那些發黃的老照片相遇:模糊的影像里,有吶喊,有堅守,有犧牲。而今天,我站在這里,用鏡頭對準新的歷史——為了延續那一代人的注視。天安門禮炮響起,我按下快門,讓轟鳴成為可以被留存的聲音。
國旗護衛隊正步行進,他們的腳步沉穩而堅定,如同這個國家從歷史深處走來的節奏。我調整焦距,將他們的身影與遠處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疊印在同一畫面中。一百二十一步,步步鏗鏘,仿佛歷史的接續,正由他們的腳步一一丈量。
天空中,直升機梯隊組成“80”字樣呼嘯而過,14道彩煙如畫筆揮寫和平。我從長焦中望去,仿佛看見80年前那群喜極而泣的人們正透過我的鏡頭,與此刻相望。他們用生命換來這一天,而我,用鏡頭接續這份記憶。
觀禮臺上,百歲老兵抬起顫抖的手敬禮。那是一張發黃照片未能說完的故事,是穿越烽火歲月最終抵達的安寧。年輕戰士肅立如松,我捕捉他們清澈而堅定的眼神——他們是歷史的繼承者,也是未來的守護者。
“眾志成城”的景觀設計中,“人”字匯成“眾”字,與“鋼鐵長城”年號臺遙相呼應。我俯身選取角度,讓14只白鴿雕塑與飛舞的和平鴿在畫面中重合。歷史與當下,在這一刻透過鏡頭對話。
當8萬只和平鴿振翅高飛,8萬只彩球騰空而起,我放下相機,凝望這片被希望點亮的天空。有些畫面,鏡頭可以記錄;有些情感,只能用心顯影。80年前,先輩用生命爭取和平;80年后,我用鏡頭守護記憶。
閱兵式結束,天安門廣場漸漸恢復平靜,但快門聲仍在我心中回響。我從取景框中看到的不只是盛世慶典,更是一個民族從苦難走向復興的視覺史詩。作為一名攝影記者,我能做的,是將這一刻的光輝收入鏡頭,將和平的分量傳遞給未來。
歷史會褪色,但記憶可被定格。從黑白到彩色,從磨難到復興——鏡頭兩端,皆是中華。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