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何金燕
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隆重舉行。左權將軍的外孫沙峰受邀來到現場觀禮,他特意隨身攜帶了一份珍貴的家族記憶——姥爺左權將軍一家三口留存于世的唯一合影。
“我想讓姥爺、姥姥和母親都能親眼看到今天的閱兵盛況,看到我們軍隊雄壯威武的陣容,看到現代化裝備的磅礴氣勢。”沙峰動情地說。他特別向記者提到,左權將軍當年在太行山曾負責軍工工作,“若是姥爺能看到今日中國軍隊的先進裝備,一定會倍感欣慰。”
在閱兵分列式環節,當“左權獨立營”的戰旗出現時,沙峰眼中泛起淚光:“看到戰旗,就想起了姥爺左權將軍的熱血與犧牲。站在天安門廣場,我看到姥爺和無數先烈為之奮斗的理想正在變為現實。”
“左權獨立營”,這支以左權將軍命名的英雄部隊,其戰旗曾兩次出現在國慶閱兵的百面戰旗方陣中。今天,它再次飄揚在天安門廣場。
1905年,左權出生于湖南醴陵,抗日戰爭期間擔任八路軍副參謀長。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左權在山西遼縣指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突圍轉移時,不幸犧牲,年僅37歲,是八路軍在抗戰中犧牲的最高級別指揮員。
左權將軍犧牲后,遼縣全縣人民曾兩次萬人請愿,只為留下左權的名字,以紀念這位偉大的英雄。1942年9月,遼縣正式易名為左權縣,八路軍總部授予山西遼縣子弟兵團“左權獨立營”稱號。從此,這支以左權將軍命名的英雄部隊,真正扛起了傳承將軍精神和八路軍軍魂的大旗。
“我時常想起姥爺,多希望他能留下只言片語,可轉念又想,他的精神其實一直都陪伴和激勵著我們。”閱兵式結束后,沙峰駐足良久,他想起母親左太北曾經眼含淚花講道:“父親一生都在沖鋒,在抗日這條崎嶇的道路上,他是個奮勇向前、不畏犧牲的沖鋒者。”
80多年過去了,“左權獨立營”的戰旗依然高高飄揚。那不僅是一面旗幟,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
“從太行山到天安門,從左權將軍到普通士兵,正是這種英勇無畏、甘于奉獻的精神,支撐起了中華民族的復興偉業,也激勵著我們奮勇前行。”沙峰表示,作為英雄的后代,他有責任和使命講好左權將軍的故事,不讓革命先輩們的犧牲被辜負。沙峰現任八路軍研究會副秘書長,近年來,他積極投身于紅色精神傳播事業,足跡遍布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