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歲的長沙市公安局原局長、抗戰老兵王甸彬追憶烽火歲月,寄語青年一代——
不要忘記歷史,守好我們的家國|“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珍愛和平 開創未來”專欄

王甸彬近照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郭雨滴 攝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洋子
9月2日,長沙城北,99歲的抗戰老兵王甸彬倚坐在一張座椅里,精神矍鑠。
房間里,《敵后武工隊》正在播放,這是他最喜歡看的電視劇。“看到劇里的戰士跟我們當年一樣跟敵人戰斗,就像看見了老戰友,心里熱乎!”他的眼神明亮,向記者講述起那些無法忘記的烽火歲月。
他在隱蔽戰線上與敵人智勇周旋
1926年10月,王甸彬出生于河南薊縣長城腳下薛家莊的一戶貧農家庭。1942年,目睹日軍燒殺搶掠的暴行,年僅15歲的他毅然投身革命,在冀東抗日戰場隱蔽戰線上與敵人智勇周旋、果敢鋤奸肅特。
“日軍當年把中國人欺負得太苦了!”談及抗日往事,王甸彬語氣里難掩悲憤。他記得,自己的7個革命伙伴因叛徒出賣而慘遭殺害,連家屬也未能幸免,漢奸還在一旁挑釁,氣焰囂張。但仇恨從未壓垮他,反而點燃了更強的斗志。“當時的縣公安局局長遞來字條,讓我們帶著武工隊下山,把那些鐵桿漢奸都除掉。最后啊,基本上沒漏過一個大漢奸!”說起鋤奸的成果,老人的臉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
破壞敵人的通信與交通是王甸彬的“拿手活”,“我會爬樹,樹被剝了皮,別人爬不上去,我上去可剪斷敵人的電線,斷他們的通信”。
那段歲月的艱苦,也讓王甸彬刻骨銘心。“糧食不夠吃,就挖野菜、摘榆樹葉子,到最后連榆樹葉子都被采光了。” 他說,還要面對日軍的反復圍剿,身邊的同胞不斷倒下,但他從未感到害怕 —— 看到人民群眾都在跟日本鬼子斗爭,這份眾志成城的力量,成了他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我們離開人民群眾,根本沒法生存。那時候就認準一條:只有跟著共產黨走,才能把侵略者趕出去!”
1945年1月,王甸彬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后參加了冀東八路軍攻打縣城的戰斗,跟著攻城部隊尖刀連搶先進城,這場戰斗最終取得了勝利。
他是最早進入長沙的公安系統人員
1949年5月,王甸彬隨部隊南下,秘密潛入長沙,為長沙解放做了大量的情報搜集與肅特等相關準備,也是最先進入長沙的公安系統人員。
作為新中國第一批警察,王甸彬長期在長沙公安戰線奮斗,擔任長沙市公安局局長11年,破獲馬王堆文物盜竊案等大案,為維護社會安全不懈努力,并狠抓公安隊伍建設和公安基礎設施建設。1991年,公安部授予他“人民警察一級金盾獎章”,以表彰其近半個世紀投身革命、公安戰線的卓越功績。
“穿上警服是警察,脫了警服是老百姓,我們永遠不能脫離群眾。”即將邁入百歲,老人仍信仰堅定,更牽掛著家國未來,“以前我們因弱小被日本欺負,現在國家抓國防、抓尖端科學,越來越強大,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成果必須牢牢守住。”
對于9月3日的閱兵,他滿心期待:“明天要和公安局的年輕人一起看直播,帶他們看看現在國家多強盛、軍隊多威風,也讓他們知道,要珍惜現在的好日子。”
采訪接近尾聲時,老人拉著記者的手,對青年一代寄予厚望:“你們是幸福的一代,這世界、這社會將來都是你們的,你們的日子會過得越來越好,不要忘記歷史,更要記住——國家和人民團結在一起,才是最強大的力量!”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