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長沙新引進企業研發中心逾60家,研發機構總數增至3800多家
“研”值長沙,奔向全球
截至目前,長沙研發機構總數突破3800家。這是長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董陽 攝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運源
3月,全球量子研發中心在長沙啟用;4月,湘江科學城首開區“五大建”主體結構全面封頂;5月,斯泰蘭蒂斯長沙研發中心啟動儀式舉行;6月,麥格米特智能制造基地暨擴能研發中心等優質項目簽約落地長沙……今年以來,錨定“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藍圖,長沙在科技創新的賽道上疾馳,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記者連日走訪研發中心、實驗室、生產車間,深切感受到澎湃的科技動能正驅動著星城向全球創新版圖的高地攀升。
筑巢引鳳,頂尖“研發大腦”扎堆星城
8月的湘江兩岸,奔涌著建設和創新的激情。湘江科學城,這座承載著長沙未來創新夢想的新城,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崛起。湘江院士港等“五大建”進入攻堅期,預計年底可投入使用,將新增20萬平方米的創新熱土。湖南鋼鐵集團技術研究院等38個重點項目,總投資373億元,不少已進入建設關鍵期。
“一城”領航,創新地標拔節生長。自貿區長沙片區,以及馬欄山、大澤湖、科大金霞等基地建設也快馬加鞭,全球量子研發中心、華為長沙研究所等項目相繼落地。“一城一區三基地”研發集聚區版圖日漸清晰。
如果說創新是一場競賽,那么頂尖的研發機構就是最核心的“引擎”。長沙今年以來在“筑巢引鳳”上全面發力,逾60家企業研發中心落地生根。這份名單星光熠熠,包括爍科中科信離子注入機研發中心等7家來自三類“500強”、央企、國企項目;中科曙光先進計算研究所、特斯聯全球創新研發總部2家獨角獸企業項目;湖南麥格米特電氣技術有限公司等4家上市公司項目。
至此,長沙的企業研發中心“俱樂部”成員達到388家,其中央企、三類“500強”企業研發中心68家。這不僅僅是數字的增長,更是長沙在全球創新版圖上話語權的提升。
與此同時,“尖峰”崛起,高精尖平臺加速成型。松雅湖畔,人工智能的“未來之腦”正在孕育;空天技術研究院,探索蒼穹的雄心蓄勢待發。更令人矚目的是,“1+2”國家實驗室體系正加速從藍圖變為現實。國家級創新平臺總數達152家,全市研發機構總數突破3800家,筑起了長沙攀登科技高峰的“硬核底座”。
攻堅克難,“長沙創新”閃耀全球舞臺
創新的價值,要體現在服務國家戰略和推動產業升級上。今年以來,長沙科技力量“亮劍”,一系列“首字號”“最字號”成果亮相。
今年3月,從岳麓山實驗室傳來捷報——全球首臺水稻種子活力無損檢測與分選原理樣機成功研制!這項突破,讓水稻種子的發芽率超過92%,進一步提升種子播種質量,助力作物大面積增產。
岳麓山工業創新中心布局實施40個關鍵共性技術項目,陶瓷壓力傳感器等多項科技成果及產品填補國內空白;芙蓉實驗室在黑色素瘤抗腫瘤免疫治療、腎臟纖維化調控研究等領域取得2項代表性研究成果……源自省四大實驗室的成果,正定義著未來的諸多可能。
產業一線,技術突破同樣捷報頻傳。全市共突破產業關鍵技術107項。其中,全球最大直徑土壓平衡-雙護盾組合式隧道掘進機“強基號”在長沙下線,創造性地解決了復雜地層掘進難題。
科技賦能產業扎實推進。上半年,長沙成功爭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31項;寬溫域高性能鈉離子電池研發等8項省十大技術攻關在長項目,投資和研發投入完成率均超50%。修訂出臺《長沙市“揭榜掛帥”重大科技項目管理辦法》《長沙市科技重大專項管理辦法》,持續推進92項市級“揭榜掛帥”及重大專項項目,進一步推進關鍵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全市科技企業培育庫已入庫2.5萬家,人工智能及傳感器產業鏈企業規模突破2500家。
前不久,《長沙市科技成果轉化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平臺備案管理辦法》實施,著重暢通研發成果轉化的最初和最后“兩個一公里”。科技成果轉化是實現科技賦能產業的關鍵環節。今年以來,長沙持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構建高能級科創平臺服務體系,首批89名干部聯系290家高能級科創平臺,收集可供轉化的科技成果156項。深化“市校(所)創新發展聯盟”工作機制,市級新型研發機構總數達16家,孵化引育湖南鈉能等科技型企業52家。更讓企業暖心的是,知識價值信用貸款為1372家科技企業“貸”來了43億元的“及時雨”。
梧桐棲鳳,創新雨林生機盎然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長沙深諳“得人才者得未來”的道理,今年以來在引才、育才、營造生態上不遺余力,讓這座“網紅城市”加速成為“創新人才向往之城”。
頂尖“帥才”紛至沓來。李澤湘教授團隊、劉經南院士團隊、彭慧勝院士團隊……這些響當當的名字,代表著各自領域的頂尖水平,他們的項目相繼選擇在長沙扎根。更可喜的是,創新引才方式,開元國際數學研究院柔性引進諾貝爾獎得主1名。
青年才俊活力迸發。人才金字塔既要塔尖,也要塔基。長沙將集聚青年創新人才作為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來強化,落細落實湖南大學生創新創業“七個一”舉措,出臺青年人才創業“雙肩包”行動計劃;4家省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首批落戶長沙,為青年學子創新創業提供全鏈條服務和成長沃土。新認定45名“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總數超過200人,為未來積蓄中堅力量。
開放生態“近悅遠來”。長沙的開放姿態面向全球。赴粵港澳大灣區開展17場對接活動,在香港成功舉辦“長沙-香港青年人才交流對接會”,向世界釋放求賢若渴的信號。在長沙工作的外國專家數量同比增長11%,國際化氛圍日益濃厚。第八屆國際電氣與能源大會、2025年中國圖像圖形大會等高端學術會議的舉辦,讓長沙的創新活力展現在世界聚光燈下。
湘江潮涌,晝夜不息。記者在采訪中感受到,當下,挑戰與機遇并存,長沙正以更加開放的胸襟、更加務實的步伐、更富活力的生態,向著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目標奮力攀登、堅定前行。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