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汪特工”,守護“星星的孩子”
全國首批入駐特教培訓機構的孤獨癥服務犬長沙溫暖“上崗”
康復訓練課上,孩子們做平衡訓練,要求保持不動。糖糖坐在一旁,也保持姿勢不動,像同伴一樣陪著孩子們。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暘 攝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炎炎 傅容容
“糖糖來啦,糖糖來啦!”8月14日下午4時,一只白色拉布拉多犬出現在長沙市天心區星語林康復中心大廳,幾名小男孩立刻圍了過去,奶聲奶氣的聲音里透露著興奮。
與別的犬只不同,這只名叫“糖糖”的狗狗身披紅色馬甲,上面寫著“孤獨癥服務犬”。孩子們爭相上前,糖糖表現淡定,任由他們撫摸。“情緒穩定是孤獨癥服務犬最大的特點之一。”一旁的領犬員陳嵩說。
目前,像糖糖這樣持證的“孤獨癥服務犬”全國只有6只,首批3只于去年進入孤獨癥兒童家庭。第二批的3只將全部進入特殊教育機構,服務更多“星星的孩子”。
“作為全國首批入駐特教培訓機構的孤獨癥服務犬,糖糖來到了長沙,另一只在海口,還有一只正在等待前往特殊教育機構上崗。”海南成美慈善基金會“守望星空專項基金”負責人王昌敏說。
科學研究證明,與動物之間的互動對孤獨癥兒童有著積極的影響。“汪汪特工”的到來,將給孤獨星球帶來什么?
“上崗”兩天驚喜不斷
糖糖在長沙的首次亮相是8月12日,星語林康復中心校長陳榕為它舉行了一場“見面會”。
“還是有些忐忑,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狗狗,家長們也會有安全上的擔憂。”陳榕坦言。
在見面會的表演環節,糖糖全程配合領犬員陳嵩的指令,從簡單的“握手”“投喂”,到與孤獨癥孩子“拋球撿球”互動,糖糖很快贏得了孩子們的喜愛。一些孩子有了撫摸糖糖的渴望,愿意給它喂食,和它一起玩。
“這是非常難得的,孤獨癥最核心的障礙就是社交障礙,孩子們愿意與糖糖互動,這其實是非常大的進步。”陳榕欣慰糖糖的到來有了個好的開始。
8月13日,糖糖正式“上崗”,參與孤獨癥孩子的康復課程。陳嵩作為領犬員,此前已經過2個月的專業訓練,與糖糖建立起默契的主從關系。在整個課程中,陳嵩作為專業的特教老師仍舊主導課堂,而糖糖更像是一名特別的小助教。
在一堂小組康復課上,陳嵩帶著幾名小男孩做動作康復訓練,這堂課主要練習跳躍和平衡。在講解了跳躍障礙物的基本要求后,陳嵩指揮糖糖做示范,糖糖輕松地跳過地面鋪設的障礙,然后轉身等待孩子們。在老師的鼓勵下,小男孩越越首先完成了三組跳躍,糖糖站在終點搖著尾巴歡迎他。
平衡訓練環節,孩子們需要頭頂圓環,雙手托舉平衡木放置胸前保持不動,這對他們來說并不容易。此時的糖糖,也安靜地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同樣保持姿勢不動。
“整個過程,糖糖就像一直陪伴孩子們的同伴,并在適當的時候給予示范、鼓勵。孩子們看到有個小動物一直陪著我,我做什么它也做什么,心情會放松很多。”陳榕說。
星語林專門開發了有糖糖參與的課程,有一對一、小組課,也有集體課,前期更多采取家長提前約課的形式。陳榕本以為這種適應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但第一天課程下來,她就收到了許多家長的反饋:
有一位家長聽說“孤獨癥服務犬”之后,很想嘗試,沒想到孩子樂樂從看到糖糖就開始哭,十分抗拒。“但十分鐘后,他就走向了狗狗,這是我意想不到的。”樂樂的媽媽說。
“有些孤獨癥孩子有刻板行為,接受不了改變。可能他看到一條小狗來到課堂,這與以往不一樣了。”王昌敏分析,但糖糖是經過專業訓練的服務犬,不僅面對情緒崩潰的孩子時會保持情緒穩定,還會有“探望”“注視”等技能,當孩子眼神飄忽時,它會一直望著,一次兩次三次,慢慢孩子會注意到有這樣一個生命在關注自己。當糖糖感知到孤獨癥孩子情緒低落、沮喪或者焦慮時,它會溫柔靠近,用自己毛茸茸的腦袋輕輕靠在孩子身上。
“軟軟的,柔柔的。”當樂樂撫摸糖糖的時候,小嘴里冒出輕輕的話語。
小女孩畫眉平時吃飯特別慢,和糖糖在戶外上了一堂課之后,一直念叨著要和糖糖玩。“今天中午我告訴她,快點吃飯就可以和糖糖玩了,結果她只花了15分鐘就吃完了。”畫眉的奶奶開心地說。
小女孩欣欣平時不怎么說話,上了一堂糖糖的課程后,晚上在家主動說“我要把糖糖帶回家”。這讓欣欣的媽媽激動壞了,當晚就拍了視頻發給陳榕。
“第一天課程反饋,兩個字——‘驚喜’。”陳榕和我們分享了許多這樣的小變化,而大部分孩子接觸糖糖的時間最多也就一堂課。
糖糖的這種魔力來自哪里呢?“可能對孤獨癥孩子來說,就是兩個很獨特又很單純的靈魂相互碰撞吧。”在陳榕看來,在與孤獨癥服務犬的接觸中,孩子們不是被要求去干什么,而是完全被這只萌萌的小可愛吸引,主動去探索。“‘我可以喂食嗎?我可以再跟它玩一會兒嗎?’當孤獨癥孩子說出這些話時,其實已經在建立與他人的聯系了。”
萬里挑一的升級版“特工”
相比導盲犬、搜救犬、警犬這類輔助犬,孤獨癥服務犬在國內的認知幾乎為零。其實,該類犬在國外已經有40年左右的成功臨床經驗。
“中國有1300萬孤獨癥家庭,有300萬至500萬14歲以下的孤獨癥兒童。如果輔助犬能夠幫助到他們,我們何不試一試?”2021年,相關公益項目開始醞釀。
第一批畢業的3只狗狗,經過200多家犬舍的篩選以及長達兩年的訓練通過考核后,于2024年3月經過申請、匹配免費提供給孤獨癥家庭,將陪伴小朋友8年直到退休。
第二批狗狗的要求則更為嚴格,王昌敏稱之為“升級版特工”:“因為他們肩負著進駐特教機構服務的光榮使命,這比服務一個家庭更為艱巨,但也能讓更多孤獨癥孩子受益。”
從選種起,就是萬里挑一。孤獨癥服務犬對狗狗性格穩定的要求十分苛刻,拉布拉多犬在智力、服從、性格等方面更符合要求。“第一批我們選擇的是黑色拉布拉多,考慮到要讓更多孩子接受,第二批我們選擇了白色,對狗狗的穩定性要求也更強。”最終,他們從上萬只幼犬中選出5只進行培養,最后只有3只通過考核“上崗”。
對狗狗的培訓長達6至8個月。“一共有23個口令,其中基礎口令18個,其他是針對特殊兒童設計的高級口令。”王昌敏告訴我們,每一個指令都經過了數千次的反復訓練。
孤獨癥兒童的眼神常常是飄忽不定的,很難集中注意力。孤獨癥服務犬有一個專門的“注視”技能,當狗狗站到服務的孩子面前,它就會一直注視著孩子,慢慢吸引到孩子的注意。
除了上面提到過的“探望”幫助孤獨癥兒童穩定情緒,服務犬還有一種特別技能:錨定。這對那些經常擅自脫離看護人視線的孤獨癥孩子來說,顯得格外重要。在孩子腰上系一根綁繩,另一頭系在孤獨癥服務犬身上,孩子平時手上還會拿著一根牽引繩,就像是遛狗。外出時,當孩子想擅自跑開,狗狗感受到牽引繩的力量,會趴下“錨定”,這樣孩子就沒辦法亂跑了。“有個家庭就曾反饋,孩子以前總是一聲不吭地被外界吸引而跑開,服務犬多次‘錨定’之后,他會主動告知家長想去哪兒。”王昌敏告訴我們,孩子在牽引狗狗的過程中,手部動作也會不經意間得到鍛煉,動手能力明顯提升。這在跟蹤的3組服務家庭里都得到了印證。
而糖糖的挑戰,則在于要面對不同的孤獨癥兒童,并在短時間內與之建立聯系。孤獨癥患者,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糖糖如何適應呢?
“前期我們進行了大量的脫敏與抗干擾訓練。”王昌敏說,比如噪聲脫敏,會把它們帶到嘈雜的大街反復訓練。
一些孤獨癥患者往往無法控制情緒,甚至做出攻擊行為。這對孤獨癥服務犬的考驗更大,它們不但要壓制天性不反抗,還要保持鎮靜舒緩服務對象的情緒。
“這也是第二批狗狗訓練和考核更為嚴格的原因。”王昌敏說,除此之外,對領犬員的要求也很高,在為期兩個月甚至更長的培訓中,他們從犬只行為解讀到應急處理樣樣精通,最終持證上崗,配合孤獨癥服務犬一起進入特教課堂,為孤獨癥兒童服務。
期待社會更多的包容和關愛
一條孤獨癥服務犬的培訓成本16萬元左右,從篩選、訓練到匹配,對資金、人員都有要求。目前,孤獨癥服務犬“星光同行”公益項目采取的是免費捐贈給家庭和特殊教育學校/機構使用的形式,由海南成美慈善基金會的“守望星空專項基金”提供資金支持。狗狗訓練畢業后,向社會開放申請名額,并經過嚴格的匹配程序,匹配成功后免費提供給服務對象,而狗狗后續的所有費用則由匹配家庭或者機構承擔。
一只孤獨癥服務犬服務工作年限為8年,然后退休。進入家庭的服務犬將伴隨這個家庭的孤獨癥孩子成長,而像糖糖這樣進入特教機構或者學校的服務犬,將服務更多“星星的孩子”。
“一開始是我們家養了條金毛,它就是我們孩子成長中的同伴。”談及申請服務犬的初衷,陳榕深知,孤獨癥沒有特效藥,只能通過持續的教育訓練與行為干預進行矯正和康復。“就像星語林在堅持的音樂治療一樣,我們希望能有多元化的輔助手段,幫助到這些孤獨癥家庭。”
“我們希望在特殊教育機構的試點,能讓孤獨癥兒童家庭投入更少的金錢和精力,為他們多建立一條跟世界連接的紐帶,讓孩子學會與外界進行溝通,能更好地融入社會。”王昌敏介紹,服務犬能使孤獨癥兒童的情緒問題減少40%以上,社交意愿提升60%。
每一個孤獨癥兒童是獨一無二的星辰,值得我們溫柔以待。采訪中,王昌敏告訴記者,社會對孤獨癥以及服務犬認知的匱乏,是項目遇到的最大困惑。孤獨癥服務犬辦證難、公眾場合不允許服務犬只進入等都是現實存在的問題。
“不光是孤獨癥服務犬,許多輔助犬同樣需要社會更廣泛的包容和支持。”野生動植物科考工作者、動物保護協會負責人羅格“大蟲老師”認為,提高輔助犬的社會包容度,一方面需要更廣泛的宣傳,另一方面也需要廣大養犬人士能夠文明養犬,消除公眾對犬只的偏見。“犬只的素質其實就是養犬人的素質,犬類是人類忠誠的好朋友,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會有更加和諧的生命鏈接。”
(文中孩子均為化名)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長沙晚報